李雅竹
酒店事业部综合办公室副主任,中共党员,曾荣获集团2022年度先进工作者、2024年度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。
人生格言
数据是决策的标尺,人心是管理的基石

冬日的晨光透过窗户,为堆满报表的办公桌镀上一层清冷的光晕。李雅竹轻轻抚平笔记本上卷起的边角,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标签——安保用工成本、后厨人员配置……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,以及用“绣花功夫”织就的履职答卷。
2016年11月,李雅竹加入集团,并从次年9月开始接触人力资源工作。在前辈的悉心指导下,这个文静的姑娘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劳动关系、人员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。8年的时光里,她从一个需要跟着前辈学习的新人,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人力资源管理者。
2024年2月,李雅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——调入刚刚组建的酒店事业部。面对各单位组织架构搭建和众多员工的定岗定编工作,她和部门的两名同事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。在那些日子里,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。他们通过一次次实地走访、一场场座谈交流,在一周时间内便初步完成了9个单位的组织架构和近800名员工的定岗定编方案,涉及岗位达283个。
“那段时间,我们不是在调研,就是在去调研的路上。”回忆起那段岁月,李雅竹的目光中依然闪烁着光芒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她协调各部门陆续完善了近120项基础制度,为酒店事业部的运行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精准施策 一店一策开新局
如何让资源配置更科学、人效比更优化,助力经营指标迈上新台阶,这个课题始终是李雅竹关注的工作重点。
为了找到最优解,白天,她穿梭于各家酒店的前台、后厨、安保室、客房部;夜晚,她对着表格逐项比对不同模块的人力投入与效能产出。她发现,部分业务板块因任务特殊,对人员的稳定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,而另一些板块则在基础岗位配置上存在结构性的优化空间。

“如果能从整体视角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,是否可以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组织活力呢?”围绕这一思路,她开始着手研究跨单元、跨岗位的人员统筹方案,通过精细测算与多轮沟通,最终形成了一套以“内部盘活为主、结构优化为辅”的系统性人员配置优化报告。
这份报告不仅成为酒店事业部决策的重要依据,更让她坚定了“一店一策”“一岗一策”的优化方向。在她的工作中,没有“套公式”,没有“一刀切”,有的只是对每家酒店人资管理的深刻理解。
温情施策 稳岗增效两相宜
“优化的核心,是重新发现和提升每个岗位的价值。”李雅竹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。在某家酒店推进用工工作过程中,她创新采用“分步推进、内部盘活”的双轨策略,从兄弟单位选拔15名经验丰富、素质过硬的人员,补充到关键服务岗位,实现用工模式从“分散配置”向“协同共享”转型。这一调整不仅保证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,还可为该酒店节约相关人工成本近50万元。
为提升后厨人员的整体效能,她以“精准测算、动态调整”为原则,在严格保障餐食品质与服务效率的前提下,系统性推进岗位优化与配置整合。通过科学调度与流程再造,相关单位合计实现降本约64万元,充分验证了精准化配置对降本增效工作的显著作用。

“她总是先听大家怎么说,再想怎么办。”共事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李雅竹。正是这份将心比心的态度,让冰冷的数字焕发出专业的光辉。
深耕不辍 用专业诠释担当
在同事印象中,李雅竹的办公桌总是摆着那本贴满标签的笔记,“她总说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,丝毫不敢懈怠。”即便在人力资源领域深耕多年,她依然保持着初学者的谦逊。这种踏实,体现在她对细节的执着上——每个成本数据的来龙去脉都要追根溯源;这种踏实,体现在她的团队意识上——“功劳是大家的,成绩是事业部的,辛劳是团队共担的。”

李雅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用一本本写满思考的工作笔记、一次次深入现场的调研走访,将“降本增效”的要求转化为可落地的实践,默默地为集团的事业挥洒着光与热。